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消息不斷從“一線陣地”傳來,被研究認為系眾多危險病毒的自然宿主的蝙蝠,也再次引起網友關注。近日,一段上線時間于2016年6月17日的“美女吃蝙蝠”視頻被網友扒出,女主持也因吃蝙蝠而被網友聲討。

“美女吃蝙蝠”的視頻內容截圖
視頻顯示,在一家餐館內,兩名出鏡女主持人面前均擺放一碗蝙蝠湯。一名女主持人從湯中將黑色的蝙蝠撈出,舉在手中,對著鏡頭向觀眾介紹該蝙蝠的種類與外表;隨后,兩名女主持人各自將碗中的蝙蝠從中撕開,并親口品嘗,然后嘆道“這肉很緊,但很香”。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在整個基因組水平上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于蝙蝠。
公開資料顯示,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馬爾堡、SARS,這些危險的病毒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因此女主持人汪夢云食用蝙蝠的視頻遭到眾多網友的攻擊。
“你真惡心”“你很變態”……在收到多個回復后,1月22日23時52分,汪夢云在個人微博上發表一條公開申明,稱自己當時是在帕勞錄制旅游節目,并不清楚什么是病毒,也對蝙蝠是宿主一無所知,只考慮到節目需要介紹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同時,她也聲稱視頻中所食用的蝙蝠是果蝠,為當地人飼養的吃水果類蝙蝠,非野生,是一道日常菜系。最后,汪夢云表示為自己曾經的無知道歉,并稱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此生拒絕吃野生動物。


汪夢云的公開申明截圖
24日,紅星新聞再次查看汪夢云的個人微博時,已不見上述公開申明的博文,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等多個平臺的“美女吃蝙蝠”視頻也被刪除。據其粉絲稱,22日晚該博文發出不久后,由于網友的質疑與評論較多,已被刪除。
“視頻是2016年拍的,當時是去帕勞旅游,有當地人介紹特色食物后才拍的。”一名該節目的粉絲告訴紅星新聞,她認為作為一檔旅游節目,把當地的特色文化或特色食物介紹給觀眾是無可厚非的,“2017年蝙蝠才被確定為傳染體,節目組又不可能未卜先知,感覺有點冤枉。”
通過查詢視頻右下角顯現的logo,紅星新聞發現,該視頻出自一檔名為《環球夢游記》的旅行節目,由知名旅游博主汪夢云主持,拍攝地點為帕勞。而據公開資料顯示,《環球夢游記》的創始人和制片人均為汪夢云本人,目前已出品過300多期旅游視頻,全網總點擊量約4.5億,全網粉絲達500萬。值得一提的是,畢業于杭州師范大學播音主持與藝術專業的汪夢云曾是浙江電視臺錢江頻道的主持人,2015年辭職后,先后創立了杭州追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杭州寰旅科技有限公司。
24日下午,杭州追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關于此事汪夢云此前在微博已做過解釋,晚些時候公司及團隊也會給出一個公開說明,“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們會盡快回應此事,其他事情目前不便多說。”
據有關媒體報道,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發表文章指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序列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然而,早在二十年前,科學家就已調查發現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攜帶多種多樣的病毒基因庫。“好比SARS冠狀病毒,它的天然宿主是在蝙蝠當中。但實際上它是通過果子貍、獾等小型哺乳動物,被帶到了野生動物市場,進而感染到從業人員以及吃野味嘗鮮的人們。”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提醒,野生動物或家禽、家畜等活體動物,與其他動物的交互史并不清晰,接觸它們有可能令人感染罕見的病原體,暗藏危險。
延伸閱讀:
武漢野味商鋪閉店,從SARS到這次的疫情,千萬記住別什么都吃
1月22日,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疾控中心透露,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已經能夠確認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網傳“大眾畜牧野味”的確存在,該商鋪位于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東區北側,招牌名為“大眾畜牧業味”。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該公司工商注冊地址與網傳新型冠狀病毒所涉商鋪“大眾畜牧野味”的位置吻合,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曾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對疫情抱以極大關心的人們馬上聯想起了這幾天頻繁曝光的一張照片,其內容恰恰就是該市場某商戶公然貼在墻上的“產品目錄”。這家商鋪售賣的野味種類多達42種,包括竹鼠、狗貍獾、豬貍獾、果子貍、狐貍、樹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殺現宰,速凍冰鮮,送貨上門。經媒體核實,該商鋪確實存在,目前已關門停業。去年九月,武漢市場監管部門曾經開展野生動物專項整治活動,查處了一些商家,但偷著買一直是公開的秘密。
不法商販頂風作案賣野生動物,自然是因為市場有這個需求。專家傾向于認為,2003年SARS病毒來自廣西的一種蝙蝠,后來經過中間宿主果子貍感染了人類。難道是蝙蝠或者果子貍居心叵測,打算為禍人間嗎?還不是因為某些人為了口腹之欲,濫捕濫殺濫吃野生動物,最終讓更多無辜的人付出生命作為代價。
野味真的那么好吃?筆者沒吃過,但我們相信,從古至今篩選下來,得以大規模馴化養殖的豬、牛、羊等動物才是最適宜人類食用的。那些珍禽異獸之所以沒有入選國人的主流食譜,一定有其原因。
這個意義上,與其說食客們吃野味是為了果腹,不如說他們追求的是所謂感覺,比如獵奇的刺激,比如“大補”的幻想,還有凌駕于規則之上的“特權”的范兒。然而,相關科普早已證明,許多所謂的“大補”食物都是噱頭,收繳著無知者的“智商稅”。至于那些面子消費,其實散發著腐朽的味道,背后的思維早該被扔進垃圾堆。
無論科學研究怎么反復證明,野生動物并不好吃,也沒有什么所謂的滋補功效,但有人就是要吃這口“野味兒”。他們不僅吃,吃完了還要洋洋得意地顯擺。究其內在的心理動機,無非還是追求“人無我有”的那種快感,這點和炫耀把大奔開進故宮的女子如出一轍。再加上某些營銷話術中,把天然野生等同于環保健康,讓某些人更是致力于追捧吃野味。
如今,我們還不能確定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到底是哪種動物。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大聲疾呼,作為消費者,是時候放棄吃野味這種有悖于文明的陋習了;作為各相關主管部門,是時候出重拳、下狠手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了。不用痛定思痛,17年的時間,從SARS到這次的疫情,應該得出這個社會共識。
誠然,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治病救人、撲滅疫情, 但國家林草局、各地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必須盡快動手,亡羊補牢。全國各地還有多少類似以“公開的秘密”方式售賣野生動物的市場?還有多少私下宰殺、販運、銷售野生動物的窩點和生意鏈條?必須對其及時取締、嚴厲打擊。為將來計,很應該把野生動物管理、貿易上升到公共安全層面,制定更嚴厲、更強力的管控辦法,全面清理。
對于普通人來說,愛護自然必須要落實到行動中。野生動物自有其在生態環境中的位置,作為自然界中的的一個普通角色,請某些人不要再把“什么都吃”作為一種特權、優點或者萌點來標榜自己了,一個文明人會樂見野生動物在屬于它們的環境中自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