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麗燕
她的名字叫朱麗燕,是白云區第二人民醫院退休職工,她免費為江高地區敬老院和村里老人義剪的事情,在當地傳為美談,被譽為“最美理發師”。
義剪這件事,她已經堅持了6年。
堅持義剪六年獲“老顧客”稱贊
“老爺子,回去時拿上洗發水,要常洗頭。”朱麗燕一邊剪,一邊跟盧伯聊天。幾分鐘后,頭發就理好了。盧伯對著鏡子,左照照右看看,感覺很不錯。“我已經給燕姐剪頭發快一年了,雖然是免費的,但她非常認真。”盧伯對筆者說。

一張凳子,一把剪刀,燕姐“愛心義剪”上門服務給老人們帶去了關愛和溫暖。“很多理發店的服務對象多以年輕人為主,給老年人理發且收費相對較低的理發店不多,能夠上門的更少。免費為老人們理發,對我而言是舉手之勞,但老人們卻能通過此舉感受到社會的關愛。”2013年退休的朱麗燕每月都會去給敬老院及周邊邊遠村的老人義剪,此舉已經堅持了6年。

當天有十幾個老人在排隊等候,不少人都是沖著燕姐這雙“巧手”過來的。“這里你再幫我推短點,我想將這邊的頭發都撥過來。”不少”老顧客”會給朱麗燕提發型,她都笑瞇瞇地一一滿足。“活了一把年紀,還是第一次享受到師傅給我理發,而且是免費的,很開心。”年已八旬的羅大爺在鏡子前看著新發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并對朱麗燕豎起大拇指。“她是最靚最叻(好)的美女理發師。”
“很多老人因為行動不便,出趟門不容易,之前要么是護工為老人剪頭發,要么是找一些走家串戶的理發師傅來為老人們免費服務。”金色老人公寓負責人肖浩渝告訴記者,護工剪發技術不好,而專業的理發師傅時間不固定,很少能像朱麗燕一樣堅持那么久,只要有需要,她隨叫隨到。“燕姐每個月都會過來,每月至少兩次,從來沒有斷過。就連過年前最忙的時候,她也會來為老人家們服務。”
朱麗燕回憶,最忙的一次從上午八點剪到晚上八點,當天站了快12個小時,剪了近百個老人。雖然忙完一場義剪活動累的腰都直不起來,但每當聽到老人們理完發后不停地道謝,看著他們滿意的笑容,朱麗燕覺得不管義剪活動多辛苦都要堅持下去。
熱心公益皆因父母言傳身教
義剪的時候,朱麗燕身穿一件印有“快樂做義工,做快樂義工”的小馬甲,她告訴記者,這是她堅持做義工的內心動力,“因為幫到人是很開心的一件事!當一個人老了,生活能力減退,如果沒有人去幫助他們,他們的生活就不能幸福,我們還有能力,就應該積極伸出援手。”

朱麗燕熱心公益的行為及態度也是受父親影響。“父親在世時,很熱心幫助周邊居民,哪家哪戶有東西壞了,都拿來她家維修,父親還喜歡搞一些小發明,如用萬花油洗墨跡、把自己的自行車改造成變速車,上下三村的人都認識他。”朱麗燕回憶道,作為一名黨員,常說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
除了為敬老院老人義剪,朱麗燕還會到江高地區偏遠村落為貧困村戶上門服務。朱麗燕回憶兩三年前,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來到大田村海口某個疍民家中義剪。“因為生活不能自理,這個疍民家里很亂,走進他家中第一感覺就是味道很刺鼻。”朱麗燕笑稱,附近村民都不愿意走近他家,自己就在搖晃的船上為他剪頭發。由于頭發太久沒洗,臟的已經結成塊。“我的推子根本推不動,只能拿剪刀把結塊剪掉再推,前后弄了快一個小時。” 如今,這位疍民已在當地村干部幫助下,上岸生活,每次談起這段經歷,朱麗燕坦誠“畢生難忘”,雖然過程不容易,但自己做了一件正確且有意義的事情。
許多人在得知她堅持義剪活動的事后,都稱贊她是“最美理發師”,許多社會人士、企業老板也主動和她聯系,想加入她的愛心服務活動。一位名叫阿瑩的女士在朱麗燕的帶動下,也加入到義剪行列。記者了解后發現,阿瑩是廣州某文化影視公司董事長,從事義工5年多,機緣之下知道朱麗燕為敬老院義剪6年的故事,被其精神感動。“人都是要有一點精神,為社會多做一點事情的,打造和諧社會的一個小側面。我希望能夠像燕姐一樣堅持做義工,為社會獻愛心。”阿瑩講。

▲阿瑩在朱麗燕的帶動下,也加入到義剪行列。

▲朱麗燕和阿瑩在為老人們剪發。

文 | 江興夏
圖 | 鐘維健 江興夏
通訊員 | 白云區二醫院
編輯 | 歡歡
白云區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