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
浙江西部的崇山峻嶺中,一條古道跨越千年歲月,承載著太多的歷史,崎嶇而來堪比蜀道。其艱險,就連清代詩人袁枚也發出這樣的感嘆:“千盤鳥難度,萬嶺欲藏天。”↓

被稱為“浙閩咽喉”,這里曾是浙江與福建之間的交通要道。如今茶馬古道的絲綢瓷器早已不復見,但繁華盛世下催生出的古鎮依舊鮮活如昔↓

視覺旅圖@ll'x林夕/攝
這里的江湖,活在金庸筆下。《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化身“暴躁軍爺”吳天德,正是在這里仗義救下了恒山派的大小尼姑們↓

仙霞古道總長120km,是江南溫柔之下,另藏的一副錚錚鐵骨。古道起于江山城,止于福建浦城,如今大部分的路段已被寬敞的柏油公路覆蓋,僅余仙霞關到楓嶺關的山嶺間,尚有古驛道得以保存完整。

今天浙游君就帶大家一起來走走,仙霞古道最精華的段落——衢州江山段。古道雖古,卻依然不讓舊時風姿,婺劇鮮活如昔,浮蓋山頂的星空仍舊可以遙想,隱藏在村落里街頭老店尚未沒落……一句“千年古道,錦繡江山”,也道不盡“江山”如此多嬌。
起始站:清湖碼頭
衢州市江山市清湖鎮

@沈天法/攝
清湖一帶水域寬闊,是錢塘江流域最后一個可通行大型帆船的貨運碼頭。這里的水運經錢塘江可直通京杭大運河,陸路越仙霞古道可達福建,是仙霞古道上一個重要的物資轉運站。
唐代設鄉,宋稱十五都,明朝中后期的清湖碼頭萬商云集,百貨星羅,繁盛勝于縣城。

@何玉萍/攝
如今的清湖鎮,已看不到昔日的繁華,徒余一塊拴錨石訴說著曾經。碼頭東岸,一堵拱形門庭上刻“清溪鎖鑰”四個大字。這里是當年由縣城入清湖鎮的必經之路,也是仙霞古道的真正起點。挑夫們就是從這里出發,一肩挑起了全家的希望。
第二站:和睦村
衢州市江山市清湖鎮和睦村

這里被稱為是露天制陶博物館和古陶文化的“活化石”,是國內現存最原始、最完整的古陶制作基地。村里家家制陶 ,戶戶燒窯,村民多半是制陶匠的后人。在這里你可以體會到最原始的制陶工藝,觸摸到最真實的制陶人的生活。

農家院子里,一只只艷紅碳爐和米黃花盤的泥胚成排成行晾曬著,與白墻灰瓦的傳統建筑互相映襯;老屋內,陽光透過前后廂房間隔的天井,打在片片黑瓦上再折射到壘成堆的成品陶器上,自然地組成了一副自古到今陶農家庭的生產與生活圖景。
第三站:清漾村
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清漾村

清漾又名青龍頭,三面環山,林山蔥蘢的山嶺蜿蜒起伏,曲折盤旋,猶如一條青龍,而西側田疇萬頃,村莊宛若一顆明珠,游龍戲珠,風光無限。一座古老的清漾塔屹立東側,文川溪從村中穿流而過,魁梧的千年老樟樹在村頭看盡了世間變遷。

清漾村歷史上曾出了8個尚書,83個進士,還是毛澤東祖居地,實為一方人才輩出的文才風流之地。祖祠前是一片荷花池,清波里,總是聚集著一群紅魚;仙霞古道從前穿過,悠悠古韻下盡是拋去凡塵的寧靜與安詳。
第四站:江郎山
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江郎山景區

江郎山是“中國最美九大丹霞地貌”之一,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三爿狀如石筍的天柱就是江郎山的標志,遠遠望去很是巍峨峻峭,神奇地挺拔于眾山之上。

視覺旅圖@ll'x林夕/攝
幽深的一線天、大段垂直的陡階,其艱險絕不輸華山。攀登郎峰,因道路險峻,沿路過去少有足跡,內心一陣竊喜,像是找到不為人知的新大陸。在這樣幽靜的山路上默默前行,周圍一片蟲鳴,山風清涼,也是一種享受。

江郎山下有一處蓄青龍溝之水而成的人工湖,名曰“須女湖”。此地風光秀麗,峽谷溪瀑,峰巒疊翠。江郎山在隨風而飄的云霧里,若隱若現,就好似踏入仙境,真正做一回神仙。
第五站:三卿口古瓷村
衢州市江山市峽口鎮三卿口村

江山旅游@Encoo/攝
地處江郎山和仙霞關群山深處,遺世獨立與滄桑寂寞是外界對它的第一印象。小村環繞著小溪,十余架木制水碓、層層疊疊的泥池、錯落有致的夯土墻老屋還在訴說著忙忙碌碌的過往。

作為中國早期青花瓷的發祥地之一,窯火生輝下的三卿口村,有著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窯址。昔日龍窯里出產的青白瓷品,便由此經仙霞古道,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
第六站:戴笠故居
衢州市江山市保安鄉保安村


@許軍/攝

故居從外表看是一座粉墻黛瓦、木結構的普通民宅,進去之后才發現里面暗道處處,機關重重:
明明看起來只有兩層的小樓,實際上還藏了一個小暗室;一明一暗兩條樓梯,不易察覺;樓上房間間間相通,好似九連環……可見戴笠雖是功成名就,卻也著實不易。
第七站:仙霞嶺
衢州市江山市保安鄉仙霞關

@汪劍弘/攝
號稱“浙江山脈之祖”的仙霞山脈,層巒疊嶂,綿延100多公里,其中最為險峻的就是這座仙霞嶺,山峰如削,好似一道天然的屏障,巍然聳立于江山南境。

@沈天法/攝
如今保留的這段古驛道,就是1000多年前黃巢起義軍為躲避唐朝政府軍主力,一路“鑿山伐道”開辟的山路。正是由于這條道路的開辟,黃巢才得以進軍福建,虎踞東南。
此后,不論是元人還是滿清,南下的鐵蹄總會踏足此道,為它鍍上了一層完全不屬于江南的硬氣。

@楊建雄/攝
粗石壘砌的仙霞古道在崇山峻嶺中蜿蜒,一路草木葳蕤、篁竹蔽天。仙霞關就建在兩山陡壁之隘口,雖然經歷無數戰事,如今仍存有關門四重,構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屏障。
第八站:廿八都
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古鎮

視覺旅圖@孫新尖/攝

這里是位于浙閩贛交界一個古老小鎮,是真正的“一腳踏三省”。逛膩了千篇一律的水鄉江南,看厭了清一色的小橋流水人家,金戈鐵馬的歷史卻造就這里另一番精致和大氣。

三省邊界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的頻繁戰爭、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為“浙西南鎖鑰”和“方言王國”。這里生活著142種姓氏的居民,使用著13種方言,是國內唯一有百家姓氏的古鎮。

視覺旅圖@iNormanChen/攝
曾經,老街旁的客棧布滿了整條鵝卵石鋪砌的大街,肩夫客商熙熙攘攘;而如今的它,被遺落大山深處,徒余那些斑駁的馬頭墻,與無數故事一道化作一聲嘆息。

古鎮就那么點大,不用怕把自己給弄丟了。隨意走家串戶,發現許多人家大院敞開不見一人,饒有興趣地讀著墻上近五十年來的各類標語,新舊標語層層相覆,見證著土墻上的歷史遺痕。
第九站:浮蓋山
衢州市江山市峽口廿八都富強村

@駱周劍/攝
凌云浮蓋,光聽“浮蓋”這個名字,便浮想連篇。它是仙霞嶺山脈跨越閩浙兩省的一座大山,峰頂奇形怪狀的巨石,擠擠挨挨,層層疊疊,互相支撐,儼如一座巨大的城寨古堡。

一片竹海盤繞山區公路而上,石頭嶙峋處布滿了青色的苔蘚,山巖像蓋子一樣扣在叢林之中。夜晚,山上漫天的繁星,仿佛無數熒光棒閃耀天空,浪漫動人。

浮蓋山漂流峽谷天高水長,最適合夏季漂流。逍遙漂長約3.5公里,河灘開闊,風景迷人,順溪而下有驚無險;而激情漂長約2公里,水流湍急,落差起伏,奇石怪石遍布河灘,全程跌宕起伏,刺激感滿分。
第十站:楓嶺關
衢州市江山市峽口廿八都鎮浮蓋山西麓

仙霞古道歷史記載有9大雄關,現保存完好的除了仙霞關,僅剩浙閩邊界處的這處楓嶺關。作為浙江五大名關之一,楓嶺關始建于五代,是上山路和下山路的中轉站。過了楓嶺關就是福建了,把這里作為古道徒步的終點再適合不過。
Tips:如今福建省境內的仙霞古道,只剩下楓嶺關通往深坑村這一段相對完整,從古道一直下到山腳大約半小時左右~
地地道道的風味人間
刺激你的味蕾

↑和睦炭鍋白鵝,江山白鵝同樣歷史悠久,而在和睦村,古老的制陶工藝被融入到了美食中,引得無數吃貨念念不忘。調料和香料巧妙地祛除了鵝的腥臊味,泥爐陶罐里的鵝肉在窯里經過四個小時的燜燒,早已肉質酥爛,配著湯汁,那叫一個絕美!

小小的火爐靜靜地燒著,鍋子里翻滾著廿八都獨有的味道。↑廿八都豆腐風爐仔取新鮮的排骨和筍在里面慢慢燉著,紅椒用來入味,上面輕輕撒著蔥段用來提香。咬下一口,豆腐帶著一股焦香,肉和筍的鮮彌留唇齒間,不禁令人食指大動。

↑楓溪魚以當地野生的小溪魚為主料燒制而成,既保留了魚肉原有的鮮美,又去除了魚本身的腥味;沒有辣的舌尖冒火,卻能在唇間留下一股子清香。雖是紅燒的小魚,卻能吃出清蒸的美味,油而不膩。

↑銅鑼糕在民間已經有上千年的制作歷史,走在廿八都的老街上,到處擺著制作銅鑼糕的器皿,鋪著翠綠的艾葉。炸得脆脆的表皮上撒上一層的糖桂花,濃郁的桂花香氣,配上清茶,很是解膩。

↑燕皮餛飩是廿八都著名的小吃。面皮用山粉或葛粉和成,經久捶打,跟紙一樣薄。肉是瘦肉加上山藥,一記一記用木錘子敲出來的。敲出來的燕皮餛飩的肉餡,鮮、香、嫩,還有一股特別的咬勁。

人們總是說,↑江山的蜂蜜很出名,而數十年來支撐著這項辛苦產業的,是那些終日走南闖北、四處為家,像侯鳥一樣遷徙的養蜂人。從大西北轉到大東北,哪里的花開就去哪兒。而他們最愛的還是江山江郎山下的那片土地。
出行攻略
交通信息:杭州出發,高鐵到江山1.5小時左右;杭州西站有到江山的快客,路程約4小時;自駕可走滬杭高速-杭金衢高速-京臺高速-江山出口下
推薦徒步路線:衢州市江山市保安鄉(戴笠故居)-仙霞嶺-廿八都-楓嶺關,全程約30公在夏天去很適合避暑,不過有的路段沿路都是石頭,一定要穿厚底的運動鞋~
住宿貼士:小城市里有高檔酒店,不過想真正感受當地市井生活,還得住一住農家樂或是民宿,假如碰上個熱情好客的老板,扯扯家常也不錯。耕讀水上屋、和睦大院、龍井森林人家18號等等都是不錯的精品民宿。
更多美食推薦:須江三味鮮、蜂蛹土雞蛋、金爐玉溪石斑魚、養生藥膳鴨、白羽烏骨湯、江山碗窯水庫魚、上余胴骨煲、雞蛋燉泥鰍、山藥黃麂羹、白豆蔻燉豬手、臘肉魚干、筍干燉排骨等
本文圖片來自江山文旅部門、視覺旅圖、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非常感謝!
本文由詩畫浙江文旅資訊原創出品,轉載請聯系后臺
來源:新華號 詩畫浙江文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