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覺得媽媽可能進入更年期了,本來應該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現在卻渾身不得勁。
去年冬天,林女士的媽媽總說自己冷,可是她里面已經穿了一個羽絨內膽,外面還套著一件厚厚的羽絨外套。當時林女士覺得冬天怕冷很正常,沒有過于關注,只是順手幫母親把空調打開了。
到了今年四月份,林女士脫下羽絨服穿上薄薄的針織衫,可是她的媽媽還穿著兩件羽絨服,動不動就說自己冷,晚上冷得睡不著。林女士覺得很奇怪,自己一點都沒覺得冷。除了冷,媽媽還總說自己肚子痛,吃點東西就感覺不舒服,冷水一口都不能喝,慢慢地人都變瘦了,整日里無精打采地躺在沙發上。
這個時候林女士才意識到媽媽可能生病了,準備帶她到醫院咨詢醫生。
先是查了B超、胃鏡、心電圖,什么問題都沒有,于是又檢查了雌激素水平,這下終于發現問題所在。林女士的媽媽絕經3年,雌激素水平下降厲害,同時骨密度在-1.5以下,提示骨骼代謝比較差。
醫生建議接受激素補充治療,但是林女士的媽媽擔心吃激素會導致癌癥,說什么都不肯吃。醫生花十幾分鐘耐心講解了激素治療的知識,這才改變二人的看法。

為什么很多患者明明感覺身體不舒服,卻拖著不去看病?
很多患者不舒服不是一年兩年了,可能從四十多歲就感覺不對勁,有心慌、失眠、背痛、煩躁、食欲低等情況,但是因為癥狀都比較輕,而且對自己生活影響不大,所以不想花時間做檢查。
還有一部分患者沒有做具體檢查,也沒有咨詢醫生,而是自己選擇到藥房買保健品、維生素吃,吃了一段時間發現沒什么用,就不了了之。更甚者有的人癥狀已經很嚴重,對生活影響很大,但是因為對疾病誤解,害怕吃藥對身體不好,所以忍著不治,想著過幾年就好了,結果這一忍就是十多年。
哪些癥狀暗示你,更年期要來了?
身材走形,肚子上的贅肉越來越多,四肢犯懶感覺沒勁,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在家待著,在沙發上“葛優癱”。

睡眠很差,總是心煩睡不著,一閉眼就頭疼,思緒到處亂飄。半夜三四點莫名醒來,想睡卻再也睡不著了。夜尿多,一晚上跑三四趟,嚴重影響睡眠。
胸口總有一口氣往外冒,總想對身邊的人發火,老公、孩子經常挨罵,家中爭吵不斷,事后自己也很后悔,但總是控制不住。
不喜歡出門,做啥都沒興趣,只想靜靜在家。心情異常低落,容易悲春傷秋,思想很消極,負面能量滿滿。
皮膚毛孔粗大,滿面油光,臉頰、眼尾、嘴角增添了很多皺紋,膚色暗沉無光,摸起來沒有彈性,松松垮垮。
身上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通常女性都能發現,這些癥狀可能是全身的,也有可能出現在局部,有輕有重,輕者一般會自行緩解,但是重者也會像林女士的媽媽一樣。

不能靠硬撐,“壓制”更年期要做好5件事
①要維持身材,不能讓自己發胖
絕經后女性的腹部容易堆積脂肪,不僅從外表看來身材走樣,還會給腸道、卵巢帶來風險,對血脂和血糖的控制也非常不利。因此,要維持好身材,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要養成健身習慣,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消耗身體熱量,有運動習慣的人應適當增加運動量,針對腹部進行卷腹、平板支撐等鍛煉。
②要穩定血壓,不能讓血壓波動
年齡增長會讓血壓問題慢慢凸顯,令女性頭疼煩躁,胸悶不適,還會影響夜間睡眠。應定期監測血壓,發現波動及時干預,不一定要吃藥,但是若遇到三級高血壓,或伴隨心臟、腎臟疾病,那就要吃藥了。

③要平衡飲食,防止貧血
因為盲目減肥和錯誤養生,部分女性會節食、每天吃素,容易造成貧血。再加上絕經前女性月經時多時少,也會流失太多的血液。應豐富飲食結構,適當補充動物肝臟和血制品。合理食用全谷物和油脂,不可兩極化。
④要學會調節情緒,多做喜歡的事情
有情緒時試著做些其他事,例如泡澡、看電視、出門走一走,不要煩惱太多,要豐富退休生活,走出狹窄圈子,少聊家長里短,多去看看自己沒有見識過的事,學習新鮮的知識。

⑤緩解更年期綜合征,重點是補腎
《中華中醫藥雜志》一項研究發現,228例更年期患者中陰虛型占比較高,約75%,陰陽兩虛占25%,沒有單純陽虛型。因此,治療的重點其實就是補腎。
陰虛患者容易頭暈、失眠、心煩、燥熱、腰酸無力,宜用滋補腎陰的中藥調理,也可嘗試針灸、推拿、拔罐輔助調理。飲食宜清淡,不可過于燥熱,要戒酒、少熬夜。
陰陽兩虛患者怕冷又怕熱,對環境很敏感,話少、聲音啞,經常溏泄,女性會出現經量過少、胸悶等癥狀,應先滋陰,后溫陽,幫助全身氣機運化,從而改善體質。
更年期是女性的“健康坎”,首先要有病治病,不能拖著不治,其次要規范治療,必要時用激素補充調節,不能亂吃營養品,最后是改善生活,控制體重和血壓。
參考資料:
[1]陰虛、陽虛傻傻分不清一次教你看懂怎么補腎!·健康時報客戶端.2018-10-29
[2]更年期,平穩才平安·生命時報.2020-12-18
[3]“易燃易爆炸”的更年期,也是這些疾病高發期·中國醫藥報.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