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燦杰 實習生 彭茸雯 李昂 黃家樑 責任編輯 黃霽潔
畢業生在2022屆上海高校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會上。 視覺中國 圖
已近凌晨3點,鐘依雯獨自對著眼前的文檔。她21歲,大四,正為一篇公關文焦灼,領導都已入睡,她只想著,完蛋了,天亮也交不出,挫敗積壓心頭,她突然哭出了聲。
那是今年1月,鐘依雯剛抓住一個難得的機會,在一家知名戶外運動服飾公司的市場部實習,還為中英交雜的專業術語發懵、寫個會議通知都斟酌不定的她,直面堪比正式員工的工作強度,“瘋狂掉頭發。失眠,每天晚上夢到被她(領導)罵?!?/span>
但為了轉正,她熬著,直至4月底,上海封控近一個月,居家辦公的她收到通知:受疫情影響,門店縮緊,所有的HC(預計招聘人數)都鎖掉了。
“當時死認這家公司”,沒有著落的她,不得不重新投入找工作的大潮,參加已臨尾的春招。
這個因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各行業裁員再添“未知”的就業季,頂著規模、增量均創新高的記錄: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萬人。
而像鐘依雯一樣,在春招后依然掙扎的應屆生,并不在少數??佳?、考公失利,沒能“上岸”的他們,在錯失秋招與實習轉正機會的緊迫中,要扛住的,或是更為嚴苛的考驗。
【以下是她們的口述:】
本期編輯 鄒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