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發(fā)過脾氣了?
那種情不自禁、歇斯底里、沒有顧忌,噴薄而出的憤怒。

你當然不能。
對父母發(fā)火,他們老了,會傷心;
對愛人發(fā)火,他/她也累,會失望;
對孩子發(fā)火,他/她還小,會害怕;
對老板發(fā)火,錢包太癟,會失業(yè)。

所以,有的人選擇在樓下車里坐著抽根煙再上樓;
有的人選擇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泄,做個噴子鍵盤俠;
還有的人則選擇看點兒雞湯文給自己洗腦。
然而總有許多時候,我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再小的事,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路怒。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最近堪稱為“奇跡”的美劇——《怒嗆人生》(Beef)

為什么說是“奇跡”,因為我第一次截圖的時候,它只有8分。
當時只有200多個評價,然后我眼睜睜地看著分數(shù)從8.0到8.4,再從8.6到8.9
截止到現(xiàn)在,評價人數(shù)增加了20多倍,評分卻罕見上漲了將近1分(有可能還會漲)

當然了,
好成績不止在豆瓣;
IMDb也高達8.4分;
爛番茄新鮮度99%

01
關(guān)于情緒穩(wěn)定的雞湯文我可以寫一車:
《情緒穩(wěn)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yǎng)》;
《穩(wěn)定的情緒,是最好的養(yǎng)生》;
《一個人最大的能力,是情緒穩(wěn)定》。
情緒穩(wěn)定,被視作每個成年人在社會立足必備的心理素質(zhì)。
當個脆弱又容易破防的人,好像是不被允許的。

這也是為什么,這種發(fā)泄類的影視劇,會如此受歡迎。
有人說《怒嗆人生》的節(jié)奏有些像《白蓮花度假村》,前面積攢矛盾,后面集中爆發(fā);
也有人說這部劇像《致命女人》,在兩性關(guān)系中被壓抑的女性絕地反擊。
前期零零碎碎的鋪墊,不同人物的塑造,最終都匯聚到一點,展開一場激烈的碰撞。
然后一切回歸平靜,為第二部做鋪墊。

但《怒嗆人生》比以上兩部劇都要優(yōu)秀,因為它太細膩了。
雖然每一集只有30分鐘,但卻把每一場戲都細膩又直接地呈現(xiàn)出來。

沒有用力講階級,卻處處透露著階級矛盾;
沒有用力感慨婚姻,卻處處透著婚姻中的窒息;
沒有用力宣傳歧視,卻處處透露著東亞人獨有的克制。

當懸疑劇看也好,當黑色幽默劇看也可以,甚至能當作一部陰郁、黑暗的驚悚片。
現(xiàn)實又魔幻,真實又玄幻,故事是虛構(gòu)的,可里面體現(xiàn)出來的矛盾和情感都是非常貼地的。

故事開始于一場“路怒癥”,迅速展開了一場公路飆車戲。
這絕不是一場“偶然”,最后一集還是會落回這場鬧劇的源頭上來。

電視劇分為兩個階段,前面六集是第一階段,本來事情已經(jīng)告一段落,基本問題都已經(jīng)解決了。
結(jié)果第七集矛盾突然又重新被點燃了。
第八集則回到了30年前,從原生家庭開始聊起。
每一集都有屬于自己的主題和插畫。
畫師是在劇中滿嘴臟話的艾薩克,由藝術(shù)家大衛(wèi)崔出演。

大衛(wèi)在洛杉磯長大,是一位韓裔美國籍人物畫家。
他的作品風格是這樣的,非常鮮明。


但是在電視劇里,大衛(wèi)扮演男主丹尼和男主弟弟保羅的粗魯表哥,演得活靈活現(xiàn)。
這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

現(xiàn)實中,不到20歲大衛(wèi)就輟學了。
由于生活窘迫,他曾為情色雜志提供插畫。
錢沒賺到多少,還因為多次偷竊和斗毆而入獄。
偷顏料、偷畫筆、偷食物,是個會畫畫的街頭混混。
2005年,大衛(wèi)剛剛出獄,生活潦倒,非常需要錢。
有一位叫做肖恩·帕克的小小企業(yè)家邀請他,為自己的辦公室繪制壁畫。
作為酬勞,帕克支付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股票。


這“破公司”剛剛成立一年,辦公室更是簡陋得不行。
但是大衛(wèi)覺得帕克這個人比較靠譜,就欣然收下了股票。
就當幫忙吧,反正免費的活他也接了不少。

2012年,這個“破公司”成功上市,為早期的股東帶來了瘋狂的回報。
大衛(wèi)的股票估值約為2億美元,而這個“小”公司就是Facebook



實打?qū)嵉亟?jīng)歷過底層混亂的生活,所以大衛(wèi)對于艾薩克的演繹那么傳神。
據(jù)說演完之后,他去住了一周心理治療醫(yī)院。

另外,《怒嗆人生》由Netflix和A24聯(lián)合制作的。
這無疑是A24又一次劍走偏鋒的嘗試,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用作品證明這:
無論是恐怖、階級、移民,他們真的擅長各種無法被定義的“怪”。

02
不會演戲的脫口秀明星,不能算是好的演員。
這是我第一次看黃阿麗演戲,她真的擁有絕佳的表現(xiàn)力。

不論是舞臺上,還是熒幕前;
不論是講段子,還是演劇本。

這部劇簡直就是為黃阿麗量身打造的。
現(xiàn)實中她也嫁給了看似光鮮亮麗,家世顯赫,學歷耀眼的優(yōu)質(zhì)老公。

結(jié)果不但簽了超級苛刻的婚前協(xié)議,還靠自己寫劇本,拼死拼活幫這位富二代老公償還讀哈佛的7萬塊貸款。

結(jié)婚這幾年,她生下一兒一女,帶孩子,趕場子,寫劇本,出書,拍電視,忙得團團轉(zhuǎn)。
她時不時在脫口秀現(xiàn)場講自己費盡心機搞到手的高富帥老公。
“在我正辛苦工作的時候,戴著我買的勞力士,住在我買的房子里,一邊看A片一邊自慰,連上網(wǎng)費都是我繳納的。”

“我的丈夫,正過著我當初想要的生活”
——這句話既有點好笑,也有點悲哀。

不過諷刺的是,在結(jié)婚8年后,黃阿麗功成名就。
正是那份婚前協(xié)議,反過來完美地保護了她的財產(chǎn)。
我們可能不太懂,為什么要請一位脫口秀演員演電視劇,但黃阿麗的表現(xiàn)真的超乎想象。
這大概就是本色演出吧。

在電視劇里,黃阿麗扮演的艾米,同樣嫁了一份身世光鮮的“廢柴”老公。
不過在說老公之前,我們還是從父母說起。
她的父母是一代移民,像無數(shù)東亞家庭的父母一樣,艾米的父親母親也對女兒寄予了厚望。

他們遠赴家鄉(xiāng)是為了孩子,忍辱負重是為了孩子,拼命賺錢還是為了孩子。
所以,他們對于孩子的期待也更高。

父親負責賺錢,母親負責持家,也不外乎男人尋花問柳,女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老套婚姻關(guān)系。
嚴厲又不容易溝通的父親,加上一直壓抑自己負面情緒的母親。
這造就了艾米古怪的性格,和過早想要逃離家庭的想法。

逃避與默許,是家庭關(guān)系中從不攤開的潛規(guī)則。
有問題從不說出口,認為時間久了,問題自己就會消失掉。


父母能與孩子討論的內(nèi)容很少,他們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長輩”的形象。
拒絕深入地交流和溝通,只有夸獎或者責怪,缺少平等而自由地聊天,他們甚至從不道歉。


但是現(xiàn)實就是這么諷刺,越想逃離什么,越是無法擺脫什么。
40歲的艾米早就已經(jīng)意識到,雖然并不想活成母親的模樣,不想經(jīng)營一段如同嚼蠟的婚姻。
但自己的生活卻依舊走到如此地步,像是一場輪回。

從一事無成的雕塑家轉(zhuǎn)變?yōu)槿毟赣H,艾米的丈夫喬治看上去是個完美的丈夫。
他是日本人,父親中井春樹是一位有名的日本藝術(shù)家。

很顯然,喬治并沒有繼承父親的藝術(shù)天賦,卻繼承了不少“星二代”的眼高手低和孤芳自賞。
很多人都以為艾米嫁了個有才華的老公,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擁有富有而幸福的家庭。

實際上公公去世以后,婆婆欠了一堆卡債,不得不靠艾米接濟度日。
老公又不爭氣,不僅自大自私,還非常戀母。
只能算一個“沒落貴族”,只會做一堆難看得要死的shit!

所以,她不得不肩負起養(yǎng)家的責任,還要鼓勵喬治,那些shit一樣的花瓶看上去還不錯。
然后到頭來,喬治只會說一句:
錢不重要,錢會毀了我們的感情。

丈夫不理解自己生意上的困難也就罷了,精神上也無法給予任何幫助。

嘴上說著一堆“無條件的愛”、“傾聽”、“用心經(jīng)營”,等等等等的好聽的空話。
可當艾米真的要傾訴的時候呢?
他根本不愿意接受這些負面情緒,迫不及待地打斷。

現(xiàn)實中也有很多朋友和親密關(guān)系吧。
嘴上說著愿意傾聽,最后只會說“沒什么大不了的,你要想開”。
我要是想得開,我還至于這么難受嗎?

于是,事業(yè)、婚姻、家庭,所有的一切都積壓在艾米身上。
終于,在遇見丹尼的這一天,她爆發(fā)了。

03
丹尼的扮演者是史蒂文元,其實是一位我們都很熟悉的亞裔演員。

客串《生活大爆炸》第三季??
2020年,他就是憑借《米納里》大放異彩。
同樣是A24出品的,聚焦上世紀80年代韓裔移民家庭的故事,

史蒂文·元不僅是《米納里》的主演,還是制片人。
很多影迷對他的最初記憶是《行尸走肉》里的格倫。
從一個青澀小子成長為英勇而性感的英雄,收獲了眾多忠實粉絲。

更多人開始對他有深刻印象,則是李滄東導演的電影《燃燒》。
史蒂芬在片中展現(xiàn)了不同于往常的內(nèi)斂,把一個變態(tài)富二代的內(nèi)心表現(xiàn)得讓人望而生畏。


5歲的時候,史蒂文·元隨家人一同搬去美國。
電視劇《怒嗆人生》中,也是他童年的部分縮影。
當時美國中西部的韓國人少得可憐,不會說英語的史蒂文也過得并不開心。

“不要哭了”是他學會的第一句英語,因為學校里所有的老師都在對他說這句話。
所以,電視劇里“理所應當”的,給丹尼安排了一段被霸凌的童年背景。

后來,劇中的弟弟出生,丹尼快樂了很多。
弟弟保羅出生在美國,對于一切的適應能力都強于丹尼。

保羅更陽光、更健壯、更帥氣、更樂觀,很早就交到了女朋友。
到了18歲就準備去讀大學,試圖離開丹尼和這個家,自由自在地遠走高飛。
保羅的形象單純又傻乎乎,沒頭沒腦的煩惱也沒那么多。

丹尼當然不想讓弟弟離開。
這個世界上,只有弟弟無條件相信和陪伴自己了,他太孤獨了。
而且,他也很怕弟弟超越自己,那他失敗的人生就無從狡辯了。
于是,在保羅申請大學的時候,丹尼偷偷把那些申請書扔進了垃圾桶。

在東方父的父權(quán)社會里,講究孝道和長幼有序,韓國尤甚。
不要說長輩了,面對同一個公司的前輩,都要使用敬語。
所以,只要有保羅在,丹尼就是這個家的主人。

他肩負著照顧弟弟,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哥哥。
但如果保羅讀大學了,他們就是完全不同的人了。
他會失去弟弟的依賴,同時失去安全感和努力茍活的意義。

當然了,丹尼的父母更令人窒息。
移民美國,并沒有讓他們的生活變好起來,他們卻指望孩子能混得更好。
他們自己都沒買得上大房子,卻指望孩子能讓自己住上大房子。


孩子能不能成為人中龍鳳,
先看看自己是不是鶴立雞群。

沒有學歷,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甚至接個小工都被白人歧視。
靠工作是不可能發(fā)財?shù)牧耍鼊e提還要給父母建房子。

于是他向表哥艾薩克借了2W塊錢,開始炒幣。
當時的比特幣市場價差不多2W美金,他賬戶里2.2W是手握1.1枚比特幣。
但是到了傍晚,就只剩下2500了。

大家不要被這個K線圖嚇到了,實際上幣沒有跌多少,是丹尼上杠桿開合約了。
可以看到他的持幣數(shù)量只剩下0.13枚了,僅僅暴跌是不會跌丟幣的數(shù)量的。

雖然他覺得弟弟保羅的想法很荒唐,可還是忍不住這樣干了。


怕讓家人失望,卻根本做不出什么能讓他們滿意的事情。
怕被弟弟“拋棄”,甚至害怕弟弟在方方面面超過自己。
就在這樣擰巴的生活下,丹尼遇到了瘋狂鳴笛的艾米。


有趣的地方在于,艾米與丹尼其實并不算是同一階級。
但他們卻在最后的談話中彼此共情。
有錢人的煩惱有很多:
性生活不和諧;夫妻之間不能相互傾聽和理解;覺得自己并沒有全心全意地愛孩子;即便公司被收購了還是要被投資人魚肉。
而窮人就簡單得多了:只是窮而已。
值得慶幸的是,亞裔雖然生活艱難,卻同樣更加聰明和堅韌。
他們大多吃苦耐勞,精明能干,秉持著東亞人不屈不撓的性格特點。
故事的最后,無堅不摧的亞裔都活了下來。

他們當然也都不是什么“大善人”,他們都說謊、都虛偽、都心思復雜、都不擇手段。
只有成長得輕松的人,才會說那種傻話:做人必須永遠善良、單純、真誠、樂觀、陽光。
很多時候,很多人不得不戴著面具活著,恐怕一生都很難摘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