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苗苗
相關閱讀:
在昨日的《穿越小說高階指南(上)》中,筆者提到,由于“穿越梗”天然自帶戲劇沖突,因此已經從一個最基本的類型,到如今“穿越”在各種類型之中,進化為一個常用常新的老梗。各類型影視劇為了尋求突破博得更多眼球,首先便會從“穿越”中取經,再結合其他元素,玩出新花樣、新概念。
今天我們聚焦女頻區,看一下這些年的瑪麗蘇,進化(或者變異)出了哪些類型與創新。
宮斗“降級”到宅斗, 是“一夜暴富”到“中產夢”的焦慮
2004年,《夢回大清》開始在晉江連載,這部由金子所著,借鑒《雍正王朝》與《金枝欲孽》情節的小說是清穿小說鼻祖,使穿越這個類型在網文中開始火了起來。
一、借由穿越光環改變歷史的宮斗文,是改革開放后一夜暴富心態在文藝作品中的折射:
在歷史穿越文中,“清穿”與“明穿”所占比重最大,《夢回大清》與《步步驚心》皆為大家熟知的女頻言情穿越小說,若討論穿越小說,不提它們是不可能的。尤以《步步驚心》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紅遍大江南北,一時成為眾多女性觀眾的心頭好。
在這些小說中,女主穿越到過去朝代的后宮,與眾多皇帝、阿哥談戀愛,借由穿越光環參與到歷史大事件,尤其是皇位紛爭中,更有甚者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成為開創一個朝代的皇后、太后。
2005年,桐華所著《步步驚心》同樣開始在晉江連載,他與《夢回大清》同為清穿三座大山之一,改編的電視劇將劉詩詩與吳奇隆捧為一線藝人。
更有甚者是女帝、女帝、女強小說,女主穿越到或架空或并不統一的五代十國等朝代,通過宮斗、朝斗,直接取代男權的皇帝地位,自己升任為帝,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蘇爽體驗。
這樣的極致幻夢——上刀山下苦海也要追求的生死愛情,站在權利的巔峰呼風喚雨的爽感,是改革開放后,國內經濟迅猛發展,社會迅速變革在文藝作品中的折射。
2008年是一個結點,在這之前的30年間,個體經濟、股票認購、炒期貨、房地產等一夜暴富的機會迷花眾人眼。有太多的人因為故步自封、認知不夠、腦子不靈,而錯失暴富的機會,只能看到旁人耀武揚威。極致的落差,使一部分人需要尋求精神鴉片才能聊以自慰,而另一部分相信自己能抓住暴富尾巴的人,也需要這樣的“雞血”故事來鼓勵自己。因此在08年以前,宮斗文大火,一時之間,相似的網文層出不窮。
二、宅斗文打臉白蓮花,實現中產夢的焦慮
但在08年以后,越來越多的人明白過來,“一夜暴富”式的階級躍層已越來越難,能夠逐步從底層階級上升到中產階級初期,或者在中產階級中穩扎穩打不落層成為更多人的追求與焦慮。
折射到網文界,在現代就一直拼搏而渴求的中產夢,延續到了女主角們穿越后的時代。穿越者不再渴求談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也不追求體驗一次驚心動魄的跌宕故事,明明誕生之時給人帶來新鮮感的蘇點、爽點,隨著大量雷同作品的產生,變得越來越模式化、套路化。
以后宮為基地的地理版圖悄然轉移,逐步向更加精致小巧的家、宅而去。皇后嬪妃間的宮斗,也小型化為侯門將相府的嫡女庶女的宅斗。類似于《紅樓夢》的宅斗文逐漸取代了宮斗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現實生活的落差讓讀者對“假大空”產生了厭煩感,反而是家長里短的瑣碎更接近于生活的本質。更多讀者對現實的期望也就是升級到中產,或者保住中產地位,因此他們在小說中想要看到的未來人生版圖,是主角憑著自己的聰穎與勤勞,以及現代的三觀處理著宅門內婆媳間、妯娌間、三姑六婆間的爭斗,由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逐漸升任為一家之主,掌管家產,理財、斂財,逐漸壯大家族這樣的故事。如《清穿日?!贰妒ヂ浴贰吨瘢?,應是綠肥紅瘦》《庶女生存手冊》《掌家娘子》等。
《清穿日?!穲D書封面
其實,早在清穿、明穿教母劇《金枝欲孽》中,便已然表現了對白蓮花的極致反諷。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樣的話,俗嗎?俗!道理深刻嗎?深刻!
在如今這樣一個強調自由競爭、強調精致利己主義、強調護短精神的時代,對個人戰斗力的呼喚,自然折射到了文藝作品中。早期臺灣偶像劇式的善良人設,不僅會令主角在當代生活不下去,就算穿越到能夠預知未來的古代,也唯能被人欺壓!
電視劇《金枝欲孽》
只是焦慮也不可避免。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生存現狀越來越殘酷,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代際遺傳性越來越明顯。寒門更難出貴子,鯉魚更難跳龍門,“拼爹游戲”、“富二代”、“官二代”、“貧二代”、“蟻族”、“蝸居”,我們慢慢被定性,被人設。
穿越的幻夢依舊,只不同以往罷了。
三、種田文的興起,是對“逃離北上廣”口號的響應與反諷
穿越者斗爭版圖的更迭,體現了現代人對當代生活的妥協。
大概在2010年,“逃離北上廣”的口號突然興起。階級的逐步固化、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持續增長的生活壓力,使越來越多非土著的城市白領苦不堪言,開始有了回到二三線城市安放青春的念頭。受到此種風潮的影響,更多二三線城市青年也決定不再轉戰一線,安留競爭沒有那么激烈的當地,過起穩定的安居生活。
但無論是選擇逃離,還是返回北上廣,對于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已然在眾人心中發酵。與此同時,網文界便隨之開始興起類似思想的種田文。即使是小規?;墓葱亩方牵x者都已不愿再容忍太多。他們不再愿意看到主角穿越到必須通過宅斗才能升級的大家庭之中,反而是猶如《瓦爾登湖》式的悠閑生活方式,更是放松心情的良好精神食量。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對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了反思。
讀者的口味再次變化,他們喜歡看主角的付出只為打造個人小家庭、過上舒適小日子,尤其是更多親情、友情的溫情時刻,替代了以前那些由“蘇” “爽”才能帶來的治愈感。如《木蘭無長兄》《老身聊發少年狂》《鋤禾日當午》《明朝五好家庭》《悠然田居札記》《把酒話桑麻》《穿越市井田園》等。
回歸到劇集的改編,以上三個類型,宮斗文前有《甄嬛傳》,今有《如懿傳》,宅斗文也有正午陽光的《明蘭傳》(根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但是種田文卻幾乎沒有改編出來的成品。
未來十年,國內中產階級的購買力會以兩倍速度增長,諸如出國游、自由職業等現象亦會猛量增長,觀眾對于種田流劇集的熱情只會越來越高漲,這或許又會是未來影視劇市場的一個發展方向。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精神分裂、人鬼情未了、人獸戀,是惡俗,還是創新?
其實,除了以上宮斗、宅斗、種田三個大流,現在的穿越小說在元素與題材上的突破,對于很少接觸網文或者動漫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些驚詫甚至難以接受。很多人會覺得這些驚世駭俗的“新”只是為了奪人眼球,沒有內涵。但作為快餐,它們沒有像國劇那樣總是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而是緊跟潮流努力尋求新的突破。從這一點來說,便值得贊賞。(當然,網文的質量永遠是良莠不齊的,惡意挪用與抄襲的行徑始終存在。)
尤其是通過與國外作品的對比,筆者發現,國劇遲遲不敢嘗試的元素,其實在網文中已然形成絢爛氣勢。IP熱在冷卻,貝海拾珠,事在人為。
一、當主角開始精神分裂,一女不再需要配三男,因為男主可以包辦所有男配
網上流傳著很多燒腦片單,《穆赫蘭道》《搏擊俱樂部》《致命ID》《機械師》等是必提的作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主角是精神分裂,電影中出現的大部分角色實際都是主角的分裂人格。
電影《致命ID》
而如此文藝、重口味、小眾的元素,出現在偶像言情劇中,會是什么樣的?張一山在網劇《柒個我》(翻拍自2015年韓劇《殺死我,治愈我》)中給了一個答案。他一人飾演七重人格,或者可以說演了七個不同的角色,有謙謙君子、霸道總裁、西部牛仔、可愛少女等。如果說謙謙君子的第一人格是男主,那么霸道總栽完全就是男二,西部牛仔是男三,而可愛少女則是女二了。
一女配三男是為了滿足目標受眾——女性觀眾對異性的想象,而如果男主一人承包了三個不同男性對女主的深情,那豈不是更加瑪麗蘇?反之亦然。
新穎的人物設定引發的戲劇張力,再加上如今流行的懸疑元素、觀眾始終欲罷不能的豪門遺產爭奪戰,這樣的劇集觀眾自然愛看。
網劇《柒個我》
回歸到網文界,其實這樣有趣的人設,筆者在2013年在晉江網連載的穿越文《三百六十種夫君》中,早已看到過。
小說講述穿越到古代的女主成為一名女強人,每天都過著忙碌的生活,直到兩個月以后,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有一名鎖在宅子最深處的瘋子夫君。這位夫君他瘋得很有特色,他每天換種性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帶重樣。
由于其過于強調每天都不重復的性格,所以對于某一人格的塑造并沒有那么出彩。而且男主由于年少時的創傷記憶,表現出來的性格多數較懦弱與被動,反差不夠強烈,后續故事的吸引力不足。
《三百六十種夫君》,出版圖書更名為《夫人,不好了》。
與美劇《玩偶特工》進行對比。這是一個《西部世界》的初級版故事,女主是一個叫做“玩具屋”的非法地下組織制造出來的“玩偶”,她沒有思想和靈魂,被租賃給世界各地的黑道富豪,每一次都會植入新的人格用以完成各種復雜危險的秘密任務。任務完成后,她便被送回玩具屋,消抹掉所有的記憶,重新變為“傀儡”狀態。一次又一次的任務后,她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故事后面的走向極其燃爆,女主角逐漸恢復了記憶,明白自己其實是人類,且之前所有人格都在她的身體里蘇醒,成為一名簡直比斯嘉麗·約翰遜還厲害的“超體”人類。
電影《超體》
對比總結兩點:
首先,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它們的故事模式均為先表現不同人格,再揭秘造成不同人格的原因(往往涉及一個巨大的陰謀),隨后解決人格缺陷與陰謀。只是《柒個我》與《三百六十種夫君》都落入窠臼,多重人格被視為不良表現,造成原因是童年陰影,應該予以治療與消除。而《玩偶特工》則反其道而行,將所有人格進行融合,令主人公仿若擁有超能力。一消除一融合,哪一個故事的持續吸引力更強?是回歸正常,還是打怪升級?
其次,《三百六十種夫君》中作為穿越者以及第一視角的女主精神正常,作為古代人身份的男主是精神分裂。《玩偶特工》中則作為第一視角的女主即擁有多個人格的,人格原因來自于數次人為植入與抹除。所以,如果是數個靈魂穿越進統一身體中,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離奇的穿越?穿越的靈魂分別是何人設,有何特長,是否來自同一時代、同一性別,是否有求生欲?
美劇《玩偶特工》
二、穿越者的再突破,原來鬼片這樣拍,民國前的故事也能時尚又現代
有中國版喪尸片之稱的《河神》2月下架刪改之事,或許又將準備做志怪題材的制作人驚出一身冷汗。
繼續做?建國后妖怪不能成精、不能有鬼魂的魔咒始終高懸于頭頂,況且《河神》的背景還是在民國都遭了如此境遇。
放棄?越是在電視劇上看不到的,觀眾越期望能在網劇中看到,《河神》的成功足以表明此類市場的廣闊前景。
網劇《河神》
筆者在這里舉一部穿越文和一部英劇,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新的想法。
于起點中文網連載的網文《靈媒皇后:小心后宮有鬼》講述了一個現代靈媒穿越到古代后宮的故事,能看見鬼的女主角與鬼互幫互助智斗后宮,而一段段關于這些鬼的凄悲往事亦令人唏噓不已,可謂宮斗穿越版的《靈魂擺渡》。如果這個故事再強化下現代感,女主皇后是一個運用現代技術捉鬼的人,比如用APP捉鬼,當她穿越到古代,遇到老古董的鬼魂再加上雖原始卻法力高強的古代捉鬼大師,會產生怎樣的火花?22號王晶導演才在某論壇怒懟《筆仙大戰貞子》蹭IP不給錢,何必再去抹黑國內影視圈?無論小說還是原創,只要用心都能找到好的故事。
網劇《靈魂擺渡》
不過這樣的故事,咋聽起來,似乎就一股網大風?那我們來看看BBC如何將這樣的設定“高大上”化。
2016年首播的英劇《生者與死者》,亦為穿越與鬼怪結合的驚悚故事,它另辟蹊徑的點在于男女主均不是穿越者。劇中的穿越者主要有兩方面,來自未來的人,以及鬼界的鬼魂。未來的一次車禍產生的蝴蝶效應這次威力巨大,竟然影響到了過去,使過去不同時期死去的鬼魂陸續穿越到了男女主生活的1888年時空。再加上男主的后代拿著iPad也穿越回過去,真實與虛幻,過去與未來的終于打亂了時間線,碰撞在了一起。
英劇《生者與死者》
同樣的鬼怪題材劇集還有韓劇《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Oh,我的鬼神大人》可以學習借鑒。將背景換到建國之前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再加上穿越元素,無論是穿越者能溝通鬼怪,還是制造出一個獨立的鬼界,使鬼魂以及現代人同時穿越到過去人界的設定,目前國內劇集都還未涉及,足夠新穎。
三、穿越載體亦不是人類的專利,三觀盡毀無下限?還是得把握一個度!
之前筆者在《穿越劇高階指南(中)》討論了穿越者的豐富類型,而在穿越小說中,筆者發現,對于魂穿后的載體,也有豐富的另類設定。
網文《宮斗不如養條狗》中,除了女主皇后是胎穿(魂穿到嬰兒身上重活一世),高高在上的帝王則是重傷昏迷后,靈魂穿越到一只狗的身體中。無奈的皇帝只能跟在自己最討厭的“寵妃”身邊,以狗的視角重新認識曾經熟悉人的偽善真面目。原來溫柔可人的解語花背地里卻是食人花,孝順知禮、聰明可愛的皇子公主也會轉瞬變成惡魔,在顛覆與幻滅中,皇帝終于認識到了女主雖然外表看起來心狠手辣,心地卻是真正的善良。
嗯,又是一個打開金手指的巨型瑪麗蘇故事。
《一只狗的生活意見》圖書封面
前有英國作家梅爾另類視角看世界的《一只狗的生活意見》,今有穿越網文“一只皇帝狗在的后宮奇聞怪相”,不得不感嘆網文作家為了開發瑪麗蘇世界,在挖掘新題材方面那令人驚嘆的能力。同類穿越為動物(妖)的網文還有《戀上一只貓》《娃娃龍后要逃婚》《六歲小蛇后》《龍龍龍》《殿下獨占小狐妃》《重生之萌犬當道》,以及《雛姬》(魂穿到小鹿身上)、《非妖》(魂穿到金鯉身上)、《獸妃養成記》(魂穿到白虎身上) 、《帝寵》(魂穿到香豬身上) 、《傾城妖后:寶貝休想逃》(魂穿到豹身上)等。
天上地下,無所不穿。
什么,人獸戀?
嚴格說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是獸獸戀。況且在男頻,還有諸如《狂蟒之災》《暴力牛魔王》《重林巨蜥》《附身成鷹》《重生猛禽》等,主角魂穿到蟒蛇、牛魔王、蜥蜴、老鷹、小雞等身上后便一直不化身為人形,以獸身打怪升級的爽文。
除此之外,在穿越后的載體做文章的,比較典型的還有男女互穿。一般為兩個互相看不慣的男女雙方靈魂互穿后,以對方視角看到了自己以前看不到的一面,從而在理解與愧疚中互生好感,比如《公主貴性》《男女變錯身》《金枝御葉》《反轉人生》《鳳歸來》等。
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女主為九尾靈狐,男主為黑龍
寫到最后:
影視改編當然需要大眾化,但連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都頒發給了講述人獸戀的《水形物語》,更何況還有《剪刀手愛德華》《金剛》等珠玉在前。無論這些穿越網文的設定有多么矜奇立異,都是為了吸引讀者。如果一個新類型沒有產生水花,自然不會有跟風者,但若其能成氣候,表明其自然有受眾。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網文改編不是雷劇的原罪,創作者的態度、立場與底線才是。
男頻區的穿越文又有哪些守舊與突破,請關注明天的《穿越小說高階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