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叫余文秀,今年27歲,家住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生病前,我是東莞一所私立外國語學校的老師。如果沒有這次意外,現在的我應該繼續站在講臺上,和同學們在一起。而如今,生病后的我健康沒有了,工作也沒有了。(圖我生病前的我)

不幸發生在2020年11月23日,清楚記得,那天突發肚子疼的時候,我還站在講臺上為孩子們即將到來的期中考試講解試題、鼓勵他們加油。上完專項課后,我趕緊去了當地人民醫院急診做了CT檢查,當時顯示脾大,急診醫生建議我第二天去醫院查血,24日我又去醫院查了血,檢查的結果顯示,我的血小板為20,醫生說我必須住院。

在當地人民醫院住了一個星期,肚子疼一直沒緩解,血項指標也沒有上升。我的爸媽開始以為我得了闌尾炎,后來知道我肚子疼得都不能睡覺,他們倆便專程從湖北老家坐火車過來看我,并把我帶回湖北治療。2020年12月,我在武漢協和醫院經過檢查后,確診我患的是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

爸爸媽媽得知我患的是白血病后,兩個人在樓道里痛哭流涕,哭了一個下午,他們完全不能接受,平常健康的我,居然患上這么重的疾病。生病期間經常伴隨我的是臥床靜養、疼痛、抽血、發燒、血象低、打針輸血、惡心嘔吐、心態崩潰。此時的我,工作和生活,正式被按下暫停鍵,開啟了我與病魔抗爭的歷程。

每個人對疼痛敏感度不一樣,對我來說,打針疼,抽血也疼,而骨穿腰穿那更是疼得難以忍受。我一疼就本能地動,造成抽血和抽骨髓的針頭也動,不得不重來,后來學會了疼死也要忍著不動,要不然還得再來一次……

經過第一期、第二期的化療,我恢復得基本還算可以,原本打算移植,但家人跟我的配型結果不理想,暫時也沒有找到其他能夠給我做配型的人,也只能改變治療方案,按照保守的方式繼續治療。醫生看了我的檢查結果后說,我基因染色體沒突變,保守治療也有很大的治愈可能性,就是容易復發。

在醫院治療期間,我和病友間經常相互安慰,病友們蠻喜歡過來找我聊天的,他們說我性格好,也比較熱心腸。讓我感動的是,我的同學,尤其是一個大學同學,當時我們還不在一個班,當她知道我生病后,特意和她老公一起來協和醫院看我,還給我送了一本書,鼓勵我一定要配合醫生的治療,早日康復。

生病以來全家人都在為我擔心,一邊是病情的發展讓人擔憂,一邊是高昂的治療費讓人焦慮,生病以后我沒法工作,每月都需要到醫院做化療。醫生說,我的化療要做到2021年的年底,如果治療順利的話我就能結療。結療后我就進入3年的維持治療期,如果5年不復發,我就是醫學上的治愈了,期待那時抗白成功的我。

為了照顧我,我的媽媽也不得不在醫院陪護我治療,這樣一來她就沒有辦法工作了。我們家里本來種植了不少的葡萄,往年葡萄成熟后能夠賣出去換錢家用,而今年媽媽為了照顧我,也不能去采摘葡萄、忙碌田里的農活了。我的爸爸曾在2014年患了胃癌,雖然手術切除了胃的很大部分,但是總算保住了性命,現在每年吃藥維持。

我有時候會回想我的大學生活,我和幾個同學經常一起去做兼職,掙生活費,我上大學后很少問爸媽要錢,學費是國家生源地貸款的,大學的第一臺電腦是到餐館做寒假工掙的,那年過年沒回家,在外面過的年。發傳單、在超市促銷、擺地攤、做話務員、在餐廳服務員、學校圖書館管理員,感覺那時候什么工作都做過。(圖為生病前的我)

我的爸爸媽媽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供我上大學,以為我工作了日子就會好過,我卻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不但幫不上父母,還成了家里的負擔。我想要重新健康地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我想要重新回到講臺上,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然而高昂的醫療費用,是擺在我也是擺在我們家的一個“攔路虎”。收到學生問候教師節快樂的信息,我瞬間流下了眼淚。

我知道自己年輕,各方面經驗不足,所以會積極學習,完善自己,沒生病前我在教學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所帶班級成績能名列前茅,我真誠對待學生和家長,對于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有時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我也會看到后第一時間解答和提供幫助。現在病了,不能繼續從事教育工作,只能躺在冰冷的病床上,但在疾病面前我要堅強更要堅持,就像我帶著學生沖刺大考時那樣。
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我都積極向上,但真沒想到一場大病使得現在的我要以這種方式麻煩叨擾大家,尋求大家的幫助。?希望大家可以伸出援手,幫助我燃起生命的希望,在這里我真誠的感謝所有好心人。

如果您愿意幫助這個家庭,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該項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并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4009-010-919。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布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