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連通海口義龍路和大同路的女人街生意紅火,家喻戶曉。2005年,這條銘刻著老海口人記憶的商業街被整體拆除,變成了現在的龍豐路。
日前,記者采訪原女人街經營戶和顧客,尋找那些沉淀的記憶。

昔日女人街大門
“最高時一天營業額達10000多元”
海口夏日的午后,記者和王麒銘在義龍路一家老爸茶館喝茶,聊起女人街的往事。
王麒銘今年59歲,1983年在廣東對外經濟發展公司深圳分公司工作,認識了妻子遲女士。王麒銘說,妻子原是職業運動員,退役后做起個體戶,兩人于1994結婚。
1988年4月,海南建省辦特區,海口成為全國焦點,一度形成“十萬人才下海南”的壯觀局面。1992年,女人街應運而生,當時叫海口大同商業街。1996年,王麒銘跟妻子商量回海南發展。
1997年,遲女士在女人街租了一間30平方米的鋪面,命名“文馨時裝店”,專賣女子時裝,每個月租金2000多元。當時女人街有150多家經營戶,主要銷售中低價服飾,幾十元到一兩百元不等。銷售高檔女子時裝的只有兩家,一家是“文馨時裝店”,另外一家是“海櫻時裝店”,“衣服價格從幾百元到二三千元不等,少數特別貴的套裝賣到七八千元。”

女人街當年銷售的女裝新潮實惠
“以前女人街生意很好,一個小攤位就可以養活一家人,也讓一批經營戶發家致富。有兩兄弟在女人街租了兩個攤位賣女鞋,每天銷售100多雙,幾年后就在海甸島買了套房。”說起女人街的往事,王麒銘滔滔不絕,“我們店當時賣的服裝很時尚,法國巴黎時裝短時間就可以到香港,然后過關運到深圳,我們再從深圳拿貨回到海口。顧客在女人街可以買到流行服飾。那時我們的生意非常好,最高時一天營業額達10000多元,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利潤在3000元左右,當時我每個月的工資才1000多元。”
“隔三差五就要逛一次女人街”
6月11日20時許,在女人街原址門口,如今的香港城一樓鋪面燈火通明。陳女士陪同姐妹在一家美容店做面部護理,記者詢問她是否記得旁邊曾有一條女人街,她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記得,我住在華僑大廈,離女人街不遠,以前隔三差五就要逛一次女人街。”
陳女士今年49歲,1992年她正值青春年華,是一名幼兒園老師。女人街開業后,陳女士經常約好姐妹去逛,看到心儀的衣服會和銷售員討價還價,以滿意的價格拿下喜歡的服飾。十多年來,逛女人街成為她的生活習慣。2005年10月,女人街被拆除,陳女士悵然若失。
陳女士告訴記者,女人街連通海口義龍路和大同路,四通八達。女人街大門靠近大同路,從大同路往公園路,走華廈天橋可以通往人民公園和解放西;從大同路走大英西路,過明珠天橋可以到明珠廣場、DC城;從大同路走彩虹天橋,可以到大英村,非常方便。再加上女人街女子服飾種類繁多,款式新潮,價格實惠,贏得了許多女性的青睞。

女人街內貨品大甩賣
“女人街一般早上9點開門營業,晚上10點30分左右打烊。上午一般是本地人逛得多,下午3點半到6點半是追求時尚的年輕女子,晚上是工薪族。”原女人街“文馨時裝店”經營戶遲女士說。
1992年落成,2005年拆除
海口市龍華區大同街道原工委副書記李冬梅告訴記者,女人街原名“大同商業街”,位于大同路30號,該項目經海口市政府批準,由海南一房地產開發公司投資興建六中水溝蓋板工程,同時建起的商業一條街。

女人街拆除后建成龍豐路
1992年10月28日,海口市規劃局向該公司核發了《海口市臨時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該證明確規定該項目使用期限為2年。
2004年9月,政府決定限使用權人自行拆除女人街3439平方米的臨時建筑物。
女人街項目面積較大,涉及百余家經營戶的利益。海口市龍華區大同街道辦召集女人街153戶經營戶召開座談會,動員經營戶自行搬遷,經過一年多的善后工作,積極為經營戶尋找安置地點。
2005年10月26日,海口女人街被拆除,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后來,女人街的經營戶整體搬至海口海府路匯佳商場“女人街”臨時過渡。再后來,他們有的轉行,有的另覓商機,漸漸散了。
遲女士今年53歲,兩個孩子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她有空的時候喜歡到原女人街路口一家咖啡店喝咖啡。她喝咖啡時喜歡聽歌,《那些花兒》的歌詞讓她想起女人街,想起曾經一起打拼的經營戶:她們在哪里呀?她們都老了吧?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記者 廖自如/文 李志良/圖)